咨询电话:15968894170
首页 联系我们
专业领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领域 > 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怎么处理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5/11 7:27:19 人气:34

来源:刘富海律师团队综合整理于网络

杭州市西湖区刑事律师刘富海律师联系电话:15968894170

众所周知未成年是受法律保护的,未成年人如果进行违法活动法院会从轻处理,那么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法活动怎么处理呢,什么是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呢,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概念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是指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

 

【刑法条文】(根据刑法修正案七修改)

 

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修正案()》第8条的规定,我们对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犯罪构成做如下的理解:

 

主体要件

 

从该条的规定来看,本罪主体需为年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不可以将本罪的主体定义为成年人,由于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因此16-18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亦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非常明确,即故意,既包括组织者明知自己是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犯治安管理的行为的直接故意,也包括组织者可以按照普通人的理解推断出是未成年人而仍旧组织其进行违犯治安管理的活动的间接故意。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组织行为时并不知道对象是未成年人,但是在实施行为之后的某个时刻了解了对象的年龄,但却没有停止行为,仍让进行组织活动,那么我们认为也应当认定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

 

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在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及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侵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打击本款规定的犯罪行为,首先能够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权利免受侵犯、身心健康不受摧残,其次可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身心健康是本罪的主要客体,社会管理秩序是本罪的次要客体。

 

本罪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但是与《刑法》262条第12款的规定不同,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扩大了保护的范围。

 

客观要件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组织未成年人违犯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这就是说行为人组织未成年人实施的盗窃、抢夺、敲诈勒索的行为没有达到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的标准,但是已经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我国第23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公私财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

 

()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

 

()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由此,只有符合上述4项内容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违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属于违犯治安管理活动的行为,符合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

 


上一篇: 放纵走私罪量刑标准

下一篇:下一篇: 累犯和惯犯的区别

页面版权所有©浙江维格律师事务所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浙ICP备19027188号-1

中国裁判文书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网       人民法院报       刘富海律师刑事网站       刘富海律师团队网站

杭州刑事律师